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站内搜索:
详细内容

经典常谈丨培养各类人才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11-29 18:10:23   浏览:

马克思恩格斯在许多著作中对人才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他们以强烈的历史自觉,为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进行了奠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历史趋势,蕴含着“人人皆为人才、人人皆可成长”的大人才观的高远境界。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从人性的层面探索人才问题,没有排斥任何一个个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阶级对立导致人才发展出现“片面性”。他们认为,这种人才发展的“阶级分化”最终会消失,“片面性”也将被丰富性和全面性取代,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明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途径。他们认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扎实的知识。”

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要在实践中实现改变环境与改变自我的统一。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写道:“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的主张,“实践成才”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核心要义之一。

在俄国,列宁认为人才是时代的产物,人才应该具备忠诚的社会主义事业心,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实践经验,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应该珍视每一个专家,把他们看作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没有这份财富,什么共产主义也不可能实现。”他在为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中提出:“更坚持不懈地吸收专家参加经济建设工作是绝对必要的。”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1956年1月,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闭幕会上,毛泽东提出,搞革命“光靠大老粗,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并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造就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要有更多的普通知识分子。邓小平在1977年8月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此后他还在多种场合强调,“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决策,领导推动我国新时代人才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坚持党管人才根本原则。“党管人才”突出了人才事业在党执政兴国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对人才的高度尊重。“党管人才”不是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具体事务,而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即通过政治引领、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提供服务等,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地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完善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不断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将人才从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邓顺平)

上一篇:广安观潮 | 做实做细经常性纪律教育     下一篇:镜头 | 加强普法宣传
版权所有:中共怀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怀宁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  邮编:246121
备案号:皖ICP备11010241号-3 徽信网络制作开发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