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站内搜索:
详细内容

手记丨我与芒孜村的双向奔赴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11 19:41:04   浏览:

“美英,把这批订了嫩玉米客户的电话、地址都给我吧,我准备去县城送货了。”

“阿常叔,现在雨大路滑,你晚点再去吧。”

“不行!答应了客户下午两点前送货上门,就不能失了信誉。”

……

看着阿常叔焦急的样子,我赶紧找出芒孜村消费帮扶订单,打印出来后交到了他手里。

风雨中骑着摩托车载着两大袋玉米的阿常叔逐渐消失在视线里,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刚来村里的时候。

作为新考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纪委监委的选调生,今年年初我被分配到贡山县茨开镇芒孜村任驻村工作队员。

芒孜村是一个位于县城周边的傈僳族聚居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底子薄,村集体收入更是少之又少。

为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渠道,灵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需要常态化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收入和存在的困难。带着心中的那股干劲儿,我主动报名负责全村路程最远的撒孜木克小组。

第一次到村民家走访后,我没想到收入测算是这般复杂繁琐,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仅如此,在同村民打交道时更让我犯了难,他们说的傈僳话我一句也听不懂。第一天,我带着一沓空白的收入核算表回到了村委会。

“语言都不通,接下来两年的驻村工作可怎么办?”我正坐在椅子上发呆,驻村工作队的丰队长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来到我跟前与我谈心。在知道我的焦虑后,丰队长不仅告诉我与村民打交道的方法,还教我克服语言障碍的办法。

在丰队长的帮助下,我知道了不能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期间入户,因为这时村里懂汉语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或干活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汉语说得不好。于是我调整了入户的时间,还承揽了撒孜木克小组的其他服务工作。

两个多月后,我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傈僳话了,也清楚了撒孜木克小组每户有多少人、几人在外务工、在校生有多少等,每一户农户的基本信息已经深深刻在脑海里。

驻村的日子渐长后,我发现芒孜村没有特色产业,与其他村相比发展潜力稍显不足,加之村民们缺乏市场经营理念,村里产出的农产品几乎销售不出去,群众收入一直提不上来。

入秋以后,村里的白山药、嫩玉米等农特产品就要产出了,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们商议着帮助村民销售“土货”。我们用短视频、微信宣传村里的农产品,以开展“消费帮扶月”活动的契机将村里的土鸡、土鸭、土鸡蛋等,推销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再建一个消费帮扶群,由驻村干部打出预售货品的广告,帮助农户处理消费者的订单。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上班前到村里打包、分装农产品,下班后与村民一起到县城挨家挨户配送。两个多月下来,我们帮村民们卖掉了上千斤的鸡鸭、山药等“土货”,受益群众20户,累计增收近4万元。

不经意间,我来村里已有两百多天了。在这些时日里,我学会了用傈僳话与群众简单交流,我常穿的鞋子从小白鞋换成了解放鞋,吃的早点也从豆浆换成了村里的漆油茶……

我慢慢融入了这座村庄,而这座村庄也接纳了我。

如果说丰收是对辛勤耕耘在田间的劳动者最好的补偿,那么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就是对我们驻村工作队员最好的奖励。这段时间的驻村生活使我明白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进群众,才能真正融入群众,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群众心坎上的那个人。

年底的入户工作又要开始了,带上工作资料,骑着我的“小电驴”,向大山深处驶去,也向着驻村工作更好、更实、更远的方向驶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纪委监委 杨美英 || 责任编辑 赵宇航)

上一篇:廉政时评:争当“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的基层公务员     下一篇:情怀 | 外来书记成“自家人”
版权所有:中共怀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怀宁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  邮编:246121
备案号:皖ICP备11010241号-3 徽信网络制作开发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