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站内搜索:
详细内容

情怀丨敢叫僻壤焕新颜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01 08:37:09   浏览:

夏日的清晨,在传说中那个离月亮最近的地方——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正在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里忙着施肥、除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我们要到20公里外的地方打工,如今,我们跟着王书记种植灵芝和中药材,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不仅收入翻了几番,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娃娃。”正在劳动的观音村四组村民杨青菊说。

杨青菊嘴里念叨的“王书记”,正是白朝乡观音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钦。担任村干部16年,王钦带领着包括观音村在内5个村的乡亲们用勤劳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将以食用菌为主的产业经济发展壮大,让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金窝窝”,助推白朝乡成功创建为灵芝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王钦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菌子书记”“灵芝大王”。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钦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个荣誉。

王钦是白朝乡原魏子村人,学过农学及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他,做过农村地税征管工作,也下海做过生意,凭着敢想敢干的闯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早早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王钦一家富起来的时候,魏子村却仍是利州区最贫困、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地薄粮少没钱用,一冬三月吃土豆”是村民以往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外经商的王钦果断放弃稳定的事业,选择回乡创业:“大山养育了我,我想回去闯出一条战胜贫穷的路子,让更多人富起来!”但是,他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亲朋好友不理解他,说他异想天开;之前的合作伙伴说他“头脑发热”,在外干得好好的还回去干啥;有的村民说他是在吹牛,穷了几辈子的地方怎么打翻身仗……

“不努力去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面对大家的不理解,王钦却很坦然。他深知要想带领大家跳出“穷窝窝”,关键还得靠发展产业。小时候经常到山里“捡菌子”的经历,让王钦欣喜地发现,村里丰富的林业资源不就是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的优势吗?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和市场调研,王钦决定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食用菌产业,带动父老乡亲快速致富。

“自己要掌握技术,才能教给乡亲们。”说干就干,为了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王钦自费到浙江、福建、山东、安徽考察学习,选育食用菌菌种。为了节省开支,从灭菌制种接种到装袋下地,从水分管理到病虫防治他都亲自操刀,不分寒暑,不管冷热,凌晨五点过就起床干活,晚上干到十二点才休息。冬春两季最忙的时候,王钦经常拉着妻子吃住在大棚里,半夜被冻醒是常有的事。从最开始的香菇、木耳,到后来的灵芝、石斛、羊肚菌、白芨、淫羊藿,王钦刻苦钻研,一次一次实验,一个个突破技术难关,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

这个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返乡人,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不久后,王钦高票当选魏子村党支部副书记。为了动员大家发展食用菌产业,他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户一户地宣传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的优势、市场前景。

“我们也想种菌子,但是家里没有钱,唉!”“我们没文化,不懂咋个做哩。”针对村民因缺资金、技术而不敢发展产业的情况,王钦毅然决定垫资制作食用菌袋料,出菇时由村民自由认领、管护,他不仅教技术,采菇后他还负责销售,再从销售款中扣除袋料成本款,让村民全程“零风险”投入。

“王书记,我们信你!”望着王钦坚定的眼神,大伙儿心里也有了底,纷纷开始种植食用菌。曾经的贫困户袁格茂早年以种粮为生,家庭贫困,王钦主动给他传授技术,垫支菌种、菌袋,现在他每年种植食用菌超过20万袋(段),年收入30万元以上,买了小汽车,也住上了城里的“小洋房”。

为了提高经济效率,王钦带领村民们先后与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院校合作培育灵芝新品种。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村民们的灵芝型正、色鲜、长势好,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子实体年产出量高达8吨。

为了更广泛地推广香菇、灵芝产品,王钦在四川农特产品网开办了白朝乡首家农特产品网销店,成为白朝乡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的第一人,为村民们拓展了销售渠道。

为了促进群众多方增收,王钦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坚持使用当地劳动力和留守人员,年劳务支出达80余万元,部分农户仅凭劳务收入这1项就增收近24000元。

村里有了赚钱的产业,在外的“燕子”也纷纷归巢。在王钦的引导下,先后有100多名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发展食用菌等产业,其中有3名年轻同志被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王钦高兴地说:“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返乡创业,我很开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哪愁过不上好日子!”

2020年底,村“两委”换届,魏子村和观音村合并,王钦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在观音村建起了20亩的集体经济产业园区,主要种植椴木香菇。在王钦的影响下,不仅观音村的乡亲们找到了增收途径,白朝乡有5个村发展食用菌产业,200余户村民发展食用菌近1000万袋(段),深加工食用菌产品远销国内外,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抓产业发展,王钦是把好手,抓党风廉政建设,他也丝毫不含糊。他以身作则,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严格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全面推进“三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仅让大伙儿手里有钱花,还让大伙儿心里亮堂堂,王钦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尊重。

王钦的辛勤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逢年过节,有人将自家产的腊肉、蜂蜜等土特产送到王钦家中去感谢他,他都一一谢绝。他常说:“老父亲常常教育我,共产党员要清正廉洁,群众信任我,我就更要当好他们的‘主心骨’,不计得失带着他们致富增收,这样我就感觉很快乐!”(马一灵)

上一篇:勇于自我革命 加强自身建设     下一篇:前行丨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版权所有:中共怀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怀宁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  邮编:246121
备案号:皖ICP备11010241号-3 徽信网络制作开发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