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年末,北京市西城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张蔷更忙了。在她的办公桌上,除了摆放整齐的案件收尾相关材料,还有一张正在调整完善的部门培训计划表。如何在谈话讯问中快速突破、如何将犯罪构成要件有效体现在笔录中、如何在办案中实现内审与外调同步推进等,都是她策划的培训主题。
“我们除了给一些主线工作已经完成的案件做收尾,也通过复盘2024年的工作情况,梳理出了大家的业务短板。由于岗位调整,部门同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接下来想有针对性地组织部门内部的实操培训,用轮流主讲的方式,补补课。”张蔷告诉记者,2024年西城区纪委监委调整机构设置,将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统一调整为纪检监察室,她也从审查调查室调整至纪检监察室。
对于两者的区别,她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审查调查室就像‘侦察兵’,专门负责深挖细查各种违纪违法线索,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相比之下,纪检监察室业务面更宽、工作链条更长,除了要完成‘侦察兵’的工作,还要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将办案工作向前进一步延伸。比如,剖析研究案件折射出的问题,向相关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落实整改,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
角色转变之间,机遇挑战并存。于她而言,最强烈的感受是思维宽度、深度的变化。法律专业出身的她曾经习惯于从法律法条、证词证物的框架内思考问题,而在纪检监察室的工作提醒她,除了办案还要有系统治理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的分析把握,让张蔷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
实战就是最有效的学习。2024年9月办理的西城区体育系统某单位教务人员贪污犯罪及相关人员违纪违法案,是张蔷在16年办案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案。
张蔷介绍,“这起案件最初由原监督检查室办理,内设机构设置调整后移交至我室继续办理。接手案件后,原监督检查室干部和原审查调查室干部共同组建专案组,各展所长:原监督检查室干部凭借监督经验,精准把握案件中的违纪脉络和潜在风险点;原审查调查室干部发挥在调查取证、线索深挖方面的专业优势,梳理复杂的案件线索。从涉案人员到案到固定涉案人员全部的犯罪事实、取证完成、移送检察机关,一共只用了两个月。”
西城区优秀共产党员、西城区“青年之星”、精力无限的办案能手、雷厉风行的部门负责人……这位“85后”干部身上有不少令人羡慕的称号和标签,她将原因归于“专”“通”二字。“专”是指扎实的专业技能、专注的职业精神、专一的岗位坚守。“通”是指专业技能的贯通融合,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经验、纪法条文融会贯通。
“如果说深化机构改革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前行进的浪潮,那么我就是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浪潮的每一次起伏都带起飞溅的浪花,浪潮与浪花共同编织出了激情澎湃的画卷。”张蔷表示,2025年是区纪委监委机构改革后进入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自己将在实践中持续学习,为促进执纪执法贯通、形成纪法合力贡献力量。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