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站内搜索:
详细内容

情怀丨高铁“探路者”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18 17:54:08   浏览:

11月13日,国家铁路局公布了2023年度铁路重大科技创新入库成果,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副总工程师孙红林参与研发的《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小变形控制理论与技术》名列其中。

作为高铁工程地质勘察、路基设计专家,孙红林先后主持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商合杭高铁等近30项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潜心研究,取得了高铁软土路基“长期沉降可控、服役变形可防和偶发变形可修”的系统性成果,被称为高铁“探路者”。他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优秀勘察设计奖16项。去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4年,孙红林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到铁四院从事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路基设计及道桥岩土工程等技术研究。回首30年职业生涯,孙红林印象最深的是主持完成了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工程勘察设计和科技攻关。京沪高铁建设里程之长、标准等级之高前所未有,各项规范参数都在摸索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要确保铁路的运营安全、平稳、舒适,坚实的路基是关键,必须将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在15毫米以内甚至是“零”沉降。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孙红林积极争取到当时的高铁设计前沿国家考察学习。在国外,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学习最新技术规范,光学习笔记就密密麻麻记了好多本。回到国内,他日夜钻研,研究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文献、咨询报告,充分利用国内有关专题研究和试验成果,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主持了一系列高速铁路科技攻关工作。在此基础上,孙红林还创新研发了多种新型路基结构,攻克了深厚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毫米级工后沉降控制技术难题。

在长期与孙红林共事的铁四院地路院副总工程师陈尚勇眼中,孙红林不仅是“技术尖子”,也是“学习达人”。孙红林的书柜里有很多专业期刊,凡是勘察设计行业大师的专著,他都会收藏。“我去找孙总讨论技术方案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左手一本书、右手一支笔,边学边记。”陈尚勇说。孙红林始终保持着阅读技术前沿文献的习惯,同时他还特别注重学习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每月精读一本社科类图书。

随着我国高铁蓬勃发展,铁路主干网络基本建设完成,路网密集度不断提高,高速铁路建设面临着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挑战。

“就像家用汽车开久了需要保养一样,高铁建好以后也要做好‘体检’‘保养’,才能维持良好状态。”孙红林常跟同事们说,要多要素统筹考虑铁路的建设和维养工作。在高铁网络化基本成型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出现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并行”“下穿”“上跨”等情况,如何有效控制新线路建设对既有线路的干扰和影响,是全行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经过深入研究,孙红林提出了复杂工程环境建造技术总体研究思路。同时,在高铁路基工程维养方面,他组织团队攻克了无损修复与智能监控互馈控制技术,以保障高铁基础设施处于良好的服役状态。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质环境复杂,工程地质勘察、路基设计工作常会遇到诸多难题。2010年前后,杭州东站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站房施工需要在一条市政道路边上开挖基坑,必须做好基坑支护,否则将对市政道路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而该站的地质条件很差,常规的基坑支护措施难以满足要求。孙红林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比对分析,在铁路行业首创了邻近运营高速铁路泡沫轻质土帮宽路基与分离式路基新结构,提出了布袋加筋注浆桩、浆固碎石桩等地基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邻近运营铁路边界条件受限等技术难题,保障了该基坑顺利开挖。在青藏高原某重点铁路项目勘察工作中,针对极其复杂艰险的山区环境,孙红林带领团队不畏高原缺氧、不畏路程艰险,深入每一个工点开展详细现场踏勘,聚焦区域块体、山体、坡体、岩体、岩块稳定性,山地灾害隐蔽性、突发性、链生性、长距性与拟建工程场地适宜性等关键问题,为优化铁路工程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咨询意见,助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创新工程。

“通过勘察设计,应用专业知识和智慧,让一条条铁路建成并运营,是何等的荣耀与自豪?我每次坐在自己勘察设计的铁路线上都浮想联翩、心旷神怡,这不就是人生的价值吗?”孙红林说。(通讯员 张启山)

上一篇:清风丨游于物之外则乐     下一篇:手记 | 治病救人
版权所有:中共怀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怀宁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  邮编:246121
备案号:皖ICP备11010241号-3 徽信网络制作开发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