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纪检监察机关要增强“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发挥监督“前哨”“探头”作用,不断提升派驻监督有效性。
深化政治监督。政治属性是派驻监督的根本属性,要分领域聚焦重点、分层级压实责任,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紧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驻在单位落实落地开展监督,坚持全过程监督、全要素监管、全周期管理,通过列席参加驻在单位领导班子会议、重要事项定期沟通会商、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等方式,把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推动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分析研判、精准推动整改,督促驻在单位党组织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管党治党工作抓具体、抓深入,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
做实重点监督。紧盯“关键少数”,对照重点人员履责清单,综合运用列席会议、履责提醒、谈心谈话等方式,督促驻在单位党组织“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责任。紧盯重点领域,突出“三重一大”事项、工作职能职责、内控制度建设等内容,强化制约监督,凡有重大事项和重要会议,坚持会前预审、会中监督、会后跟踪,确保权力规范行使、风险有效管控。紧盯重点环节,把监督落在关键处、关键时、关键事,在干部提拔、换届选举、节日节庆等重要节点和人、财、物管理等重要岗位,靠前监督、跟进监督,增强事前预防和风险把控能力。
强化统筹衔接。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建立派驻机构监督范围清单、重点任务清单、工作进度清单,持续完善“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推动派驻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针对驻在部门工作职能和权力运行特点,采取“共性+个性”方式,完善责任链条,加强有效管控,实行任务项目化、流程节点化、监督精准化,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
释放监督效能。发挥派驻机构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监督优势,拿起监督“放大镜”和“显微镜”,结合日常监督、案件受理、巡视巡察等掌握情况,深入分析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醒谈话、警示教育、廉洁教育,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防微杜渐。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将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强化个案剖析、类案分析,用好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案释纪释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围绕查办案件情况,梳理清楚区域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弄清楚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什么”、条件“有哪些”、原因“在哪里”,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建议、工作提示等方式,从制度机制上找症结、提对策,推动监督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徐从卫)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41号